校友动态 | 澳门二期余志云:坚持志向,勇闯多媒体创作领域
发布时间:2017-12-08 字号: A A A

研修院澳门二期校友、澳门志现场多媒体创作室创作总监余志云以多媒体制作人的身份,结合他的创作经历,分享了自己对多媒体创作的想法。

澳门本地制作电影《逆着光》海报

许多人看过澳门本地制作的电影《逆着光》后,都会惊叹其拍摄手法的纯熟。大家可能会猜想制作人应该会是一名修读电影专业的电影制作人。而事实上,《逆着光》的制作人余志云先生,并未接受过太多电影拍摄的训练,一切都是靠自己的探索和努力坚持。更特别的是,余志云接触创作并非由电影拍摄开始,而是由画漫画开始。

余志云

乐于分享,潜心创作

余志云很喜欢分享,所以从小就喜欢画漫画,很想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分享给别人,所以他选择了以画画的方式,描绘自己的生活经历,将自己认知的世界,放进画中呈现给大众。就好像他的一幅作品《四面楚歌》,作品刻画出一场古代战争场景,场景中的旗帜并非写着不同国家,而是高举“供楼”“工作”“进修”等字眼。作品充分刻画出现代“一家之主”的压力,同时也是表达了余志云内心对生活压力的控诉。

坚持志向,转向发展

近年,余志云渐渐感受到,漫画可视化的呈现方式难以完整地去表达他内心的想法,他需要找寻其他的方式去更完整地分享和表达自我。在坚持爱好的道路上,余志云从画漫画,到尝试担任演员参与戏剧的演出,再到接触电影创作和导演的工作,这样一步步地踏上了多媒体创作的道路。

说到最喜欢的电影作品,余志云表示自己第一次制作的电影《横街窄巷》就是其中之一。这部电影的制作,技术水准并不成熟。他说:“起初只是抱着尝试的心态,没有想到真能够拍成电影。”拍摄《横街窄巷》时,无论是镜头的安排还是配乐和剧本,余志云都缺乏经验。但他并不希望拍出来的电影只是给自己娱乐,而是希望拍出一部能吸引观众的电影。所以,余志云努力克服困难,突破各种限制,认真专业地制作这部电影。《横街窄巷》虽然是他第一次尝试的电影作品,但整体故事加入了许多突破性的桥段,剧情也相当紧凑,引人入胜。此外,电影的拍摄工作是通过与伤健人士共同合作来完成,反映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别具意义。

不忘初衷,营造共鸣

去年年底,余志云执导的新电影《明天,不要迟》举行了开镜礼,这部电影题材延续了余志云的一贯风格:“要让社会产生共鸣”。电影以澳门人口老龄化为主题,讲述了一位失智症患者的故事。余志云通过电影画面,呈现失智症患者日常行为的画面,以及家人对照顾失智症患者所掌握的技巧,从而希望通过电影可以让更多的市民认识失智症。

从画漫画、担任演员,到拍电影,余志云一直用分享、展示的方式,希望他的作品能够与社会产生共鸣。他所分享展示的作品,并不一定永远是呈现美好的东西,而是希望将成功、失败的经历,都呈现出来与大家分享,一同经历整个过程。他说道:“遇到思考不了的难题,我会走上街道,接触街道上不同的人和事,通过这些外在的新鲜事物产生思维冲击,然后努力去找寻解决问题的灵感。”在多媒体创作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瓶颈和各种困难,但余志云表示仍会坚持初衷,努力突破未知的困难,继续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现给大家。

来源:《疯》

校友名片

余志云,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澳门二期校友,澳门志现场多媒体创作室创作总监,澳门视传文化协会理事长,亦从事电影、话剧的导演及编剧等工作。 余志云是从事录像艺术、漫画、插画、设计、话剧于一身的多媒体制作人,并致力推动草根基层电影。其编剧作品《告密者》参与短剧汇演,获得多个奖项。代表作有2008年拍摄的电影作品《横街窄巷》和2013年的电影《逆着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