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心路 | 第26届国展之刘嵩:大国中医
近日,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作品结束公示,研修院中青八期校友刘嵩作品《大国中医:中医之奇》入选纪录类组照作品。
摄影创作需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深入到生活的第一现场,实地的对人们的生活状态进行长时间记录和深入的调查,作品要反映社会、生活、时代、历史。
我的摄影作品中关注得最多的是当下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老年化问题等等,我用影像记录我们这个时代,用视觉语言记录时代发展的轨迹和人民生活的变迁。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不会因为之前获得了什么奖项就沾沾自喜,停步不前。挺喜欢一句话:“不管什么样的荣誉,不管什么样的耻辱,都会成为过去,都不能证明将来。”
曾经,因为工作的压力和生活习惯的不当,我的身体有过一段时间的亚健康的状态,让我从2011年开始关注中医,关注养生,并开始了中医图片专题的拍摄。通过《中医》项目的拍摄,使我更加认识到身体健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重庆市文联、市摄协很重视对青年摄影家的培养,经过推荐,2015年6月份我在北京参加了中国文联第八期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视觉艺术)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进行了为期20多天的培训。培训期间,每天早中晚三场满满的学习课程,收获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认识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文艺工作的同学老师。以前眼睛老是只盯着摄影转,对其它多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油画、书法、剪纸、民间文艺等都了解不深,通过交流学习,我觉得可以借鉴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摄影创作。在研修班学习期间,邵大箴、柳冠中等诸位老师用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帮我们寻找通向艺术殿堂的智慧密码;韩美林、吴为山等艺术大师无偿地向我们浇灌他们十年磨一剑、甚至几十年磨一剑的艺术心血。从那时起我也暗暗下了决心,要学习他们这种细细打磨精品力作的精神。
2015年9月,我的摄影项目《中医》成为“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我开始系统性的拍摄《中医》摄影项目,在项目实施的初期,经过思考,我并没有急着去拍摄照片。我首先去书店购买了关于中医的书籍进行阅读和研究,一边整理之前所拍摄的中医照片,一边到之前拍摄过的地方去重新拍摄以改进不足之处。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也得到了许多中医师的帮助和耐心讲解,才让我更加深入认识中医,了解中医。
在普通人的眼中,也许中医就是针灸、拔火罐。但是当我深入地去拍摄这个项目,我才发现我们中医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我走进了各大中医院、中药研究所、居民区以及周边区县的农村里去深度的拍摄中医项目,我看到了很多平时根本无法看到的中医治疗手段。越深入拍摄,我越感受到记录中医的重大意义。摄影项目的拍摄看似简单,其实有很多不可预见的因素。比如联系被采访对象、预约拍摄时间等等都会花去大量的时间,有时候一个地方会去几次才能够拍摄到满意的画面。除了能够通过非遗名单直接联系到拍摄对象,我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双脚到城市中去走,去发现可供拍摄的特色中医项目。
在《中医》的拍摄过程中,我也将拍摄的摄影作品给摄影专家看,积极地听取摄影专家的意见,再对项目的拍摄影像加以改进,以期达到最佳的艺术质量。
如今,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无论是国家战略还是国际机遇,都让中医药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2017年7月开始施行的《中医药法》,更是我国首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而制定的国家法律。
经过7年时间的关注拍摄,《中医》组照此次荣幸的入选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我们青年艺术家作为新生力量,创作作品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体现出时代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文艺工作者。
刘嵩入选第26届国展获奖作品
01:2011年8月4日,重庆,中医火熨术-可治疗全身多种疾病,熨烫头部可治疗眩晕、偏头痛、失眠多梦等多种疾病。
02:2011年12月9日,重庆,这位老者面部麻木,针扎后稍过时间,症状便有所缓解。这是中医针灸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医生将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经捻转或提插,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即可达到治病的目的,目前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03:2016年5月31日,重庆市中医院,不少爱美的市民喜欢敷面膜,中药成分的面膜或许更能让人安心。不同种类的面膜可以改善不同的皮肤问题,如美白、去斑、去皱、保湿、消炎等。在重庆市中医院,来做中药面膜的市民不少。
校友名片
刘嵩,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八期校友,重庆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华龙网摄影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重庆摄影家协会高级会员。作品曾获第58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二等奖、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第8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银奖以及中国新闻摄影年赛、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重庆新闻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