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携手铸梦 | 摄影领域项目动态之顾晨琳:中国女性摄影艺术起源一隅
发布时间:2018-02-11 字号: A A A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资助,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于2016年启动了“携手铸梦工程”,面向研修院校友,针对具体艺术创作项目开展资助扶持。“2017携手铸梦”共有25个创作项目立项。2017年10月16日,“2017携手铸梦”项目协议签订仪式暨专家辅导会在京举办。研修院持续关注校友项目的进展,陆续在公众号上推送项目进展情况。

结合历史、地域、社会、意识、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定义或变迁,女性主义发展至今的理论体系已经发生了多元变化,而女性主义艺术的兴起、持续与转变也在这里催生出新的疑问与解答。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艺术的提出是东方或者说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半个源头,但受到不同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广泛因素的影响,在意识探索层面又有别于、或者说迟缓于其本身的进程。经验实现是艺术产出的基础,在创作的过程中注入的是艺术家本人的主观意识,其结果是最终的客观物化。

我们在定义女摄影家身份之前,首先实现和重视的必须是摄影家身份,我甚至希望看到,前者是后者的锦上添花。换言之,虽然女性意识的重申仍是摄影创作中的一抹亮色,但进入到当代艺术范畴,关注自身、实现经验、深化符号或许更能带来启发与动力,而女性摄影的特质将会自然流露,无论是是哪种层面的表达,在与深刻的意识形态背景和历史脉络相关联之后,都会具有更大的价值。

中国早期很少可以看到或者说关注到女性摄影作品,更不要说女性主义摄影作品。在逐渐兴起的女性身份转换之后,女性独有的社会关注、女性表达以及藏匿其中的情感诉求在作品中体现,而其独有特色也慢慢得到认可。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与其直接强调女性身份或带有女性符号,不如更多去观察隐匿于图像背后的思维方式与社会经验。

在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罗更前和我院特聘导师、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小波两位导师的指导下,项目尊重历史成因,从基础做起。我首先通过和上海女摄影家协会相关负责人探讨并了解在现代历史记载中提到的女性摄影家,随后面对面的去拜访并了解她们的摄影经历、读懂她们的摄影作品,再从中归纳整理出有价值的女性话题与艺术成果。解读这些老师的作品,可以看到上海摄影女性在五十年代以后历史变革中的不同视角,也许她们的原生家庭与经历各不相同,但是成长的平台与机遇,带给她们的烙印在作品中显而易见,观察她们、读懂她们,可以窥见中国女性摄影艺术起源历程一隅。

目前项目仍在进行中,在梳理的过程中发现,根据历史资料列入拜访名单的几位前辈已各有不同的生活境遇,我更深刻体会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文化艺术精神的历史传承刻不容缓。

拜访女摄影家殷孟珍

拜访女摄影家方蕴华

展示她们整理后的作品

解说她们整理后的作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