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求索|刘一夫:儿童剧《我的房间有条船》创作感悟
发布时间:2024-11-19 发布人: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 字号: A A A

编者按:2024年5月,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制作人二期校友刘一夫编导的儿童剧《我的房间有条船》在沈阳首演,至今已在全国范围内累计完成演出200余场,反响良好。该剧创新融合了“多媒体+独角戏”及“诗歌+故事”的表演手段,引领孩子遨游奇境,以经典诗词为“钥”,开启文学之旅。


今天与大家分享刘一夫的创作感悟。


△剧目海报


“船”剧的故事梗概


《我的房间有条船》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想象世界里的故事:妈妈要求小男孩咕噜姆背诵古诗并答应带他去划船,但是她很快“又一次”失约。失落的咕噜姆对划船念念不忘,竟发现自己的床变成了一条小船,他也由此进入了“奇境世界”。当一首首诗歌被当作“密语”,各种神奇的景象相继展开,咕噜姆流连其中,不断地与新的诗歌相遇。


创作历程与感悟


“船”剧的灵感来源

小时候,爷爷和我反复做一个游戏:把家里的木床、椅子用竹竿、绳子连接起来,再挂上毛毯装扮成一辆马车,然后一起设想出各种情节,在房间里一次次地旅行。给孩子一架马车或一条船,一次想象之旅就会顺理成章。于是,我决定以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的诗歌《我的床是条船》作为故事核心,载着我的童年回忆和孩子们的想象一同启航。


△“小鸡哆哆”剧场环境


以讲述为主的多样叙事

以讲述为主的叙事手段增强了该剧的新鲜感、幻想感、游戏感。演员时而手持兵人玩具化身船长,时而又转为咕噜姆,时而又跳出角色讲述故事,时而与现场小观众进行热烈互动。同时,我有意增强了故事情节的趣味性和角色的情感变化,增加了与观众问答、讨论式的“理性互动”和游戏式的“感性互动”,并让关键情节与互动环节合理分布于剧中最佳位置,吸引孩子们沉浸剧中。


△借助手偶进行角色跳入


为想象留出空间

《我的房间有条船》始终把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作为重点。例如,在舞台上“做减法”,只保留少量的必要道具;美术也采取极简、写意画风;剧中的妈妈、爸爸始终以画外音或剪影方式出现,为观众留出更多的想象空间。小观众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而每种理解都是独特而有趣的。从这个角度上讲,孩子才是这部剧真正的创作者。


其实,每个孩子的房间里都停泊着一条小船,它可能早已高高扬起想象力的白帆,随时等待着启航,载着他们前往瑰丽的奇幻世界。儿童剧的创作者要做的就是通过剧目吹起一阵看不见的风,给予这条船一个足够的推力。我始终相信:这样的旅行只要进行过一次,孩子就将是“奇境世界”里的永久居民了!




校友名片:


刘一夫,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制作人二期校友,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曲艺家协会创评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宣传思想战线“四个一批”人才,沈阳市曲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创作的儿童诗两获“骆宾王”杯国际儿童诗大赛奖项;编剧、导演的微视频《七十年后我们的战机接你回家》获中宣部主办的全国第四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二等奖;音乐剧剧本《星期五评选》获全国校园音乐剧原创剧本征集活动一等奖。






撰 稿|刘一夫

图 片|刘一夫

编 辑|张艺可

编 发|周思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