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求索|雷祺发:《滋·云梦泽——李松林艺术展》策展札记
编者按:策展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更要有心意。策展不仅是空间叙事,更是文化基因的唤醒者。
日前,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策展七期校友、独立策展人雷祺发策划的“滋·云梦泽——李松林艺术展”如期在武汉卓尔美术馆呈现。今天为大家带来雷祺发的策展札记。
△展览海报
持续关注艺术家的创作动态,走进艺术家工作室,是我作为策展人的工作常态。2016年策展时,我结识了艺术家李松林,此后保持着密切交流。本次个展的契机源于年初他分享的四川美院访学新作——这批作品彰显了其艺术突破与创作激情。展览除新作外,亦精选了李松林24年创作生涯的代表作,力求呈现其完整的创作脉络。
△挑战:理念与空间的双重平衡
策划个展的特殊性在于:艺术家的个人理念与诉求表达更为鲜明具象。因此,策展人需深入开展前期研究,在充分理解艺术家创作逻辑的同时,始终保持对展览空间的把控力和执行力。在与艺术家确定时间框架后,即开始系统性筹备:从展场选址、作品梳理到预算评估,从合作模式沟通到公教活动设计,策展人需在艺术家与空间方之间反复协调,实现各方诉求。
△破局:有限空间的创造性转化
作为策展人,展场空间即是一块创作画布。鉴于卓尔美术馆空间条件受限,无法如以往般仅依托墙面展线布置作品,我另辟蹊径,将展场中部空间充分活化,通过鱼线将较小幅作品悬吊于半空,形成高低错落、大小相间的视觉层次。继而着重对灯光进行艺术化运用,在强化空间虚实氛围的同时,使观者无论从何种角度取景,皆能捕捉到富有张力的观展画面。
△主题:文化母体的当代转译
之所以取“滋·云梦泽”为本次展览主题,一是源于艺术家的出生地;二是基于“云梦泽”作为其创作母体的精神滋养。正是这片土地长期孕育的深厚文化滋养,塑造并支撑了艺术家以“蓝”为主线的创作逻辑,使其作品呈现出内在的和谐与统一。“蓝”,某种意义上,既折射“云梦泽”生态史之水文地理与历史变迁,亦映照了艺术家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下的文化态度。
撤展当日,李松林对我道:“你把云梦泽还给了我。”这句话让我想起布展时悬吊作品的鱼线——那些丝线恰如策展工作的隐喻:在有限时空里编织联结艺术与世界的网,让文化的根脉在人们心中悄然复苏。
校友名片:
雷祺发,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策展七期(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策展班)校友,2012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研究方向,现为独立策展人、艺术史论写作者,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个案研究、展览策划、艺术评论与社会美育等研究工作。
撰 稿|雷祺发
图 片|雷祺发
编 辑|张艺可
编 发|李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