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感悟|薛永嘉、张濛:《风的旅行》
发布时间:2025-07-08 发布人: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 字号: A A A

编者按:由我院中青十六期校友薛永嘉作词作曲、新文艺群体七期校友张濛演唱的歌曲《风的旅行》获得中国当代歌曲创作工程“听见中国 听见你”2024年度优秀歌曲奖。这首歌不仅是自然的描摹,更是一场心灵的漫游。


接下来,让我们在赏析这首歌的同时,一同了解薛永嘉与张濛关于这首作品的创作感悟。



薛永嘉:在四川盐源县采风创作的过程中,我被摩梭姑娘手举银杯,吟唱怀念妈妈的民谣深深打动,如泣如诉的旋律萦绕心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民族曲风的《风的旅行》由此诞生。它以大自然为意象,含蓄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生老病死的感悟:“风来了雨下了,明明知道的好像又很突然”“风走了雨停了,叶儿飘落,落在泸沽湖归自然……”岁月对人生的磨砺,就如同自然对万物的洗礼,既充满了无奈和感慨,也包含有几分释然,不乏温暖。


“这些年我手持烟火以谋生,且听且忘且随风,且行且看且匆匆”不仅是我最真实的心路历程,也是对母亲最深切的怀念。我妈妈离我远去已经20多年,一直不敢提笔创作这一题材,因为这次的机缘巧合,让我终于可以写一写关于我和妈妈的音乐故事了。我用“阿妈”的形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歌中的“风儿”则成为时间的象征,表达了对流逝岁月的无奈与对美好瞬间的向往,从而赋予作品以哲理的深度。愿我们能够珍惜当下、感恩过去、期待未来。


张濛:我和薛永嘉是中国音协高研班的学员,彼此熟悉对方的音乐风格和特性,一直都想有一次音乐的碰撞和合作。共同在四川盐源县采风的缘分,促成了这次难得的合作。他在广州,我在哈尔滨,当时确定要我来演唱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要反复录很多遍的准备,因为词曲作者不在现场,肯定有些地方会出现理解和表达的偏差。但是没想到,这件事情定下来的第二天,他打电话说他们当地组织了一次到黑龙江的采风,并且还会在哈尔滨停留一晚。我们在兴奋不已的同时,不得不感叹命运的神奇。因此,录制过程很顺利。相似的经历,让我们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非常默契。过程中不止我和他几度哽咽,连录音师也几度落泪。


作品耗时一年完成。期间我们又进行了多次调整和打磨,让《风的旅行》更具细腻的叙事感。我们希望,在《风的旅行》中完成对“自由”与“归属”的共情诠释——用旋律敞开世界,用声音为风赋予心跳。希望通过这首歌,听众能和我们共同经历一场旅行。




校友名片:



薛永嘉,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十六期校友,青年词曲创作者、音乐制作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特聘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联第八届委员会委员,茂名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曾担任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台湾环球唱片音乐制作人。音乐代表作品有《有一种味道叫家乡》《六月的雨》《醉清风》《一对》《仙境谣》《石板街》《安歌》等,配乐作品有《香飘飘奶茶》《仙剑奇侠传》《猫鼠之夜》等。作品曾获各级各类奖项200余个。



张濛,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新文艺群体七期校友,音乐唱作人,二级作词,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音协音乐文学会理事,共青团哈尔滨市“星星火炬”奖章获得者,曾获第十三届黑龙江省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流行唱法冠军,担任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提名影片《罗长姐》同名主题曲作词、演唱,2023年杭州亚残会纪录电影《水让我重生》主题曲《与谁共生》(作词)。作品《祖国在我心中》曾获中宣部第七批“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作品《风的旅行》获得中国当代精品歌曲创作工程“听见中国 听见你”优秀作品奖。








撰 稿|薛永嘉  张濛

图 片|薛永嘉  张濛

编 辑|杨梓桐

编 发|周思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