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艺群体一期邬鹏程: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7-11-15 发布人: 邬鹏程 字号: A A A

2017年10月25日至11月7日,中国文联首届全国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高级研修班(简称“新文艺群体一期”)在北京举办。在培训结束之际,新文艺群体班全体学员围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主题,每人完成一篇心得体会,我们会陆续将这些心得体会择优与读者进行分享。此处分享新文艺群体一期学员邬鹏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心得体会。

我们所说的“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多是在一般意义上的一种笼统表达,未曾仔细区分所包含的不同层面和不同阶段。细细考究一下,其间至少可分为保存保真、整理挖掘、传承弘扬、转化再造、创新发展等几个由基础到高端并且依次递进的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大体上应分别对应最后两个阶段。这同时也表明,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一种由此及彼、相互衔接的承接关系,是前后相继、互为支撑的两个层次或两个阶段,各有意义、各有作为而又密切相关、不可割裂。如“忠”“孝”等传统文化范畴和行为方式,其基本精神在今天虽然仍有价值,但在表达方式、表现形式、践行要求、评判标准等方面,都需要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必要的改造转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发展。

对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遵循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从多角度予以阐述,指出:“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以此为指导,我们应注意把握这样几点。一是充分尊重传统文化,自觉礼敬民族历史,实事求是地整理挖掘,“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二是科学辨析精华糟粕,区别优劣得失,既要看历史作用又要从当下需要分析,以确认哪些应当保留传承,哪些必须改造调整甚至抛弃。三是立足现实发挥作用,服务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思想文化建设,运用传统不能食古不化,更不能作茧自缚。四是转化再造丰富发展,把承继精神与改造形式有机结合,借鉴吸收有益文化成分,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五是坚决抵制极端思潮,特别是无视历史文化传统的虚无主义和唯传统至尊的复古主义,还要注意克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功利主义倾向,防止转化创新过程中的形式主义等。

具体来讲,以魔术发展为例,眼前的出发点就是立足现实发挥作用。为什么在国内大家对魔术艺术不甚了解,因为缺乏系统有效的理论支撑。中国魔术的发展理论几乎是一片空白,现有的基本上属于纯理论,离现实较远,确有造诣的又多是口口相传,没有形成系统和规模,这需要大量的走访发掘、编纂梳理工作。同时,让人民了解魔术,喜爱魔术,就要结合当代中国审美诉求,才能形成符合实际的新时代理论体系。这就是我和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直在做的事,我们仍需要更多的支持。

我是个更专注于实践的人,也深深信奉“绝知此事需躬行”。无论转化和发展都需要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路要一步步走,前方的光明是否超出视线范围并不重要,内心深处的光明是否清晰笃定是最根本的动力。

这就是我对文化自信的理解。文化自信不是看到了既有成就而自信,如果没有义无反顾的勇气,没有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抛却一切杂念的乐观主义精神,就谈不上是真正的自信。与那些艰苦卓绝的时刻相比,处在这样一个繁荣稳定、文化复兴的大好时代,是我的幸运,我有充分的理由,以饱满热情投身到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与发展当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