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艺群体八期|张天彤、李舸为学员授课
发布时间:2025-10-23 发布人: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 字号: A A A

10月18日~10月19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天彤,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先后为新文艺群体八期学员授课。


△张天彤授课


10月18日下午,张天彤《民歌——流淌在人民生活中永恒的旋律》为题作专题讲座。授课中,她主要围绕民歌概念及历史发展、民歌类型划分及特点、民歌演唱风格形成要素及分析、民歌保护传承与发展等四个方面,为学员们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民歌艺术的独特魅力。她首先对中国传统民歌的概念及历史发展做了清晰梳理,并着重强调了民歌的口头性和集体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即兴性和流变性,以及真实性和多功能性等四个特点。谈及民歌演唱风格形成要素问题,她提出民歌使用的语言和润腔这两个重要的考量角度,语言即民族的语言和地方方言,润腔则包括技术润腔、肢体润腔、感情润腔等三种形式。最后,关于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张天彤表示,民歌是流淌在人民生活中永恒不灭的旋律,发扬民歌是一个时代命题,要注重培根育魂、守正创新。


△李舸授课


10月19日下午,李舸在《算法变革与融创美学——新大众文艺时代的影像重构》的专题讲座上,以摄影艺术为切入点,通过分享自己三十多年来深入各类新闻现场的创作经历,为学员深入浅出解析新时代技术变革中的艺术生产逻辑,启发大家以全新的视角理解影像创作。他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指出智能影像已成为推动网络视听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并着重阐述了新大众文艺具备的共振、共鸣、共创三大底层逻辑。李舸强调,“艺术,只有出自人心才能走进人心”,而摄影艺术扮演着记录历史、表达人性、提供心理慰藉的关键角色,作为新时代摄影工作者,需要深入生活,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进行参与式创作,捕捉情感真实,探索新技术变革中的艺术创作与意蕴。




摄 影|邹   晗

编 辑|邹   晗

编 发|周思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