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十七期|李舸:以新质生产力建构中国摄影融创美学
7月1日晚,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李舸应邀为学员作《守正创新——以新质生产力建构中国摄影融创美学》专题讲座。
△李舸授课
李舸的讲座从“拍照”与“摄影艺术”的区别谈起。他认为摄影之所以成为艺术,关键在于它具有精神和观念层面的思考,以及对现实世界的独到感悟和独特表达。李舸结合中西方艺术史、中西方摄影史,谈到艺术发展的两种驱动力——技术与观念。他认为,“虽然技术在艺木史发展进程中,始终起着推动性作用,但核心并不是技术,而是观念”。他强调,“摄影的魅力,来自给心灵以垂直打击的思想力量”。
李舸认为,如何坚持守正创新,以新质生产力建构中国摄影融创美学,是摆在摄影人面前的时代命题。他以中国摄影人沙飞、吴印咸、谢海龙等以影像记录历史、服务人民的动人事迹为例,提出“守正”就是要艺术工作者紧随时代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去做符合当代审美追求的艺术表达,而不仅仅表现一己悲欢、杯水风波。
△授课现场
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应对新质生产力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新中,寻求中国摄影的美学新路径?李舸认为,“不能仅仅停留在何为体、何为用,何为道、何为器等技术层面上的探讨,关键还在于如何建构一种与现代化历史进程相吻合,并富有本民族文化特质的文化理想及价值观,以及与这种文化理想相一致的现代独立人格”。要“展现中华民族精神气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反映人类普遍情感,形成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符号、文化标识。”
李舸谈到,摄影作为一种直面现实的艺术,要突出其中国美学独特的“写意”精神,同时也要运用好AI等新技术、新观念,让艺术与技术共生,以新的技术美学形态,创造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他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探索实践进行了阐发。以受墨子思想启发创作的“无久不止”系列体育影像艺术作品为例,这些作品融入了影像、书画、装置等呈现手法,力求让现代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和中国先秦时期体育哲学思想进行对话,用新的视角寻找的不一样的表达。
△“守静笃”系列作品之一 李舸 (来源网络)
△“养备动时”系列作品之一 李舸 (来源网络)
“艺术,是一所教导谦逊的学校,终生指导我们如何理解自己,并且有能力欣赏他者。”李舸引用这句话勉励学员,结束了讲座。李舸的讲座风趣幽默、引人入胜,既有对新时代摄影创作守正创新价值和意义的阐释,也包含文艺工作者用心用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思想与情感表达。赢得了学员热烈的赞叹和反响。
学员赵勇表示:李舸老师在体育摄影中探寻东西方哲学思想上的异同,不仅为我们拓展艺术创作思维,而且改变了我们在过去对摄影的粗浅理解,此前我们只是停留在摄影的表象感官体验,缺乏对摄影作品力量和价值的思考,通过李舸老师的课程,我深切地理解到,摄影不是“照相”而是在“造像”!
学员李向兵表示:从李舸老师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他对于艺术的坚持和作为艺术家应有的担当,从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讲到了创AIGC的新,从艺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到艺术引导大众走向艺术精神的高地,每一句话都如同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学员徐健表示:李舸老师谈到“艺术只有出自人心才能进入人心”,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了艺术的最关键的问题,艺术的终极意义是感染人感动人,那就要发乎真心真情、先要感动自己才行。
△师生合影
导师简介:
李舸,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金砖国家影像联盟主席,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获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新闻奖、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奥运会体育摄影作品金质收藏大奖等。国家艺术基金专委会委员,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央国家机关优秀专业技术能手”“全国十佳青年摄影记者”、人民日报“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摄 影|段佳美
撰 稿|许文彬 段佳美
编 辑|段佳美
编 发|路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