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人一期 | 学员讲坛(五):关于曲艺和民间文艺的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6-24 发布人: 字号: A A A

       编者按:5月13日至29日,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承办的“中国文联第一期舞台艺术制作人高级研修班”(简称制作人一期)顺利举办。研修期间共开展了六场学员讲坛,学员们畅谈舞台艺术创作、制作的经验与思考。今天与大家分享曲艺领域和民间文艺领域校友的发言摘录。

刘文赟发言

       辽源艺翔曲艺社负责人刘文赟针对曲艺类综艺节目的长期良性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中国曲艺“可溯之源长,可证之史短”,从先秦至今,形式各异、各具特色的曲艺曲种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可以说中国曲艺的发展史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一路走来。目前曲艺类综艺节目呈现出与现代传媒手段融合发展的趋势,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曲艺资源,为曲艺类综艺节目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我有如下几点建议:一是建议尝试打造曲艺综艺节目主阵地,这样既能为曲艺节目的制作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同时也可以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曲艺编导人才队伍。二是建议参考戏曲晚会的模式,结合传统节日举办曲艺专场晚会。三是建议开展全国性曲艺综艺节目评奖展播活动,这样既可以发掘和保护地方曲种,又可以调动地方电视台工作积极性,推动高质量曲艺节目的制作。四是建议在参考国内优秀真人秀节目的基础上创办曲艺主题的真人秀节目。例如可以在节目内容上设置还原历史的撂地、画锅卖艺求生的环节,或是可以恢复茶馆内零打钱的体验场景等。总之,我坚信只要创新思路,遵循高起点、高标准进行制作,借助新兴曲艺综艺类节目的传播推广,我们一定会看到更多的曲艺曲种焕发出新的生机。

刘文赟在联欢会上表演快板书《丰碑》

马榕发言

       安徽菠林喇叭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榕以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中国元气之八仙桌》为例,向大家介绍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璧菠林喇叭”的传承和发展情况:《中国元气之八仙桌》是“灵璧菠林喇叭”的核心传承体系“周家班”第五代大班主周本明,围绕中国梦主题所创作的中国民管音乐剧作品。演出中所有的演奏人员都来自于民间,他们以民间最熟稔亲切的乐器——唢呐为主打乐器,灵活运用各种最具中国风格和乡土气息的民间吹打乐器(笙管笛箫、铜锣鼓镲),在一张经典的中国八仙桌上讲述中国人的生死故事。演出使用的乐器量从单支唢呐到大小喇叭、再到群喇叭、最后是双管斗乐;乐器的形式从硕大无比的大海喇叭到精巧到一掌之中的小铜喇叭,无不酣畅淋漓地展现出唢呐艺术在各音阶上的表现力,也传达着中国人对生命、对婚姻、对生死大事的重视,并借此启发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面思考。

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中国元气之八仙桌》

欧正进发言

       松桃安花苗族绝技艺术团有限公司宣传、经纪人欧正进以他参与拍摄的舞台剧《对话·寓言2047》为例,向大家介绍了他在贵州苗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中所做的工作:我在进入自媒体行业后,开始重点挖掘松桃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期间采访拍摄了数位民间艺人,其中有一位是当时77岁的苗族织布老人吴书香。在拍摄过程中,我们设置了全黑的背景,只将灯光打到织布机的范围,再配合老人穿着的传统苗族服饰和原声苗族语言,最大程度还原了“织布”这一民间传统的劳作方式。在我把吴书香老人的采访视频《听织布老人讲故事》分享到网络后,2017年2月,张艺谋团队提出邀请吴书香老人参加《对话·寓言2047》舞台剧演出。两个月后,我和吴书香老人带着织布机来到了北京,这是老人一生中第一次出远门,出我们市里,她走进了国家大剧院,成为《对话·寓言2047》八场剧目的主角之一。我们的织布节目叫做《织机·精灵》,这是一个与英国现代舞女演员Rose Alice一起演出的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舞台,力图通过古老与现当代的对话,打造科技与人性的美好和音。今后我也会坚持保护和传承我们松桃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同时希望通过本次制作人一期的学习,为把我们苗乡建设成为苗族文化繁荣发展示范区注入一份新力量,为我国的乡村振兴助力。

《对话·寓言2047》之《织机·精灵》

编辑/图片 | 文艺研修院 邹晗

编发 | 文艺研修院 姜妍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