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传艺舞台班|叶小钢:以独特热爱点亮艺术人生
发布时间:2025-08-26 发布人: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 字号: A A A

8月23日上午,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为名家传艺舞台班学员作专题讲座。他从创作理念、文化融合、评审经验与技术难度等多角度出发,强调文艺工作者应保持清醒自觉,拒绝平庸与混杂,在“坚持自我”与“审时度势”之间找到真正的艺术声音。


△叶小钢授课


叶小钢指出,艺术不同于其他学科,没有标准答案。“做到‘最特殊’才应该是我们真正所追求的”,他鼓励大家不要错过任何美丽的事物和灵感闪现的时刻,“哪怕你心中突然涌起某一个念头,觉得特别有意思,就一定要抓紧追求。”


“谁让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呢?”叶小钢强调,面向世界的艺术表达离不开中西融合。如芭蕾舞融入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手臂或腰部动作,电影画面中可交织西方油画般的浓郁与中国水墨的清淡,从而增强视觉层次与丰富性,这种“和而不同”正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关键策略。叶小钢认为“难度”与“技术”是支撑艺术表达的基础,他通过举例敦煌舞中“反弹琵琶”和现代芭蕾舞中的高难度动作等,强调没有技术含量就没有艺术吸引力。


叶小钢谈到,创作者必须要有判断力与自律,自觉养成筛选习惯,避免沉浸在庸俗环境中,否则自己也容易被其同化。叶小钢鼓励大家既要“审时度势”,也要保持“特立独行”,保持自己内心的平和。这种清醒与自信,是文艺工作者长期创作的重要心理支撑。


面对如今信息过载的环境,叶小钢认为,掌握多样化的创作手段是必要的,但比技术更重要的是艺术家的注意力和发自内心的真诚。无论创作还是合作,叶小钢始终坚信“真诚破万家”。“一种亲切的表达、一种热爱”才是引导学习、帮助自我纠偏的根本动力。


叶小钢建议每位文艺工作者都应有意识地为自己的艺术实践建立档案体系:“做过的勾掉,尝试没有做过的。”他强调,一个艺术家的生命周期中如果长期只做同一类作品,是不完整的。要成为“大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作品的数量、题材的涵盖面,以及形式与程度的多样性。


叶小钢最后总结道,我们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视角和态度理解世界,而艺术创作正是这种理解的集中表达。他勉励大家要保持独特性、拒绝平庸、坚持热爱,以自主的艺术选择点亮人生。艺术生涯是一场不断平衡外界要求与内在追求的旅程,艺术创作是一场持久而孤独的修炼,唯有坚守热爱、锤炼技术、融合文化、严苛自律,才能创造更多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优秀作品。


△授课合影






撰 稿|陈茂源(学员)

摄 影|赵天一

编 辑|邹   晗

编 发|周思邈       

分享到: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名家传艺舞台班|冯远征:初心不改 艺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