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感悟|张佑晨:人工智能+为短剧插上高飞的翅膀
发布时间:2025-09-16 发布人: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 字号: A A A

编者按:由我院校友张佑晨编剧,长影集团出品的中国首部AIGC电影《音符中的密码》日前正式上线。该片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者曹火星的真实兄弟故事为创作蓝本,研发应用四项核心AI技术,以12分钟的精炼篇幅完成“小成本、高精尖制作”。下面,让我们跟随张佑晨的讲述,走近这部数字技术与红色叙事创新融合的AIGC微电影。


△电影《音符中的密码》海报


全民看短剧,短剧在编剧,人工智能+,创造新奇迹。由我编剧的微电影《音符中的密码》,在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首映。当艺术插上AI技术的翅膀,这部讲“密码”的影片,隐藏着美学创新的利器。


△电影剧照


一、细节是复活人物的血脉神经,只有从生活中才能提取造血的干细胞

2016年秋,我参与创作曹火星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个题材的电影,在京津冀一带进行深入采访。采访中从其女儿曹红雯口中得知她伯父是国民党员,且去了台湾。不调查不知道,写歌颂共产党歌曲的曹火星,其哥曹岱竟然是国民党,北平解放时他随蒋介石逃往台湾。人物关系是戏剧的本质,这两兄弟太有戏了!在研修班时,我也禁不住在琢磨,曹岱1989年从台湾回大陆探亲住北京饭店,兄弟俩相见必是感人情景,家事国事谈论什么?


去年,为了迎接抗战胜利80周年,我终于写出《音符中的密码》。故事以曹火星兄弟40年后重逢为主轴,先从结尾开始构思,用唢呐演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句歌词也不唱,让旋律叙说哥哥对弟弟歌曲表达主张的认同,承载历史的验证。然后,以悬疑类型定调,焦点是歌曲的密码解析,11分钟完成了“歌曲代表民心,民心就是江山”的主题。


源于生活的细节,铆实了影片与真实生活的结合,用真情实感打动人心。有人用AI生成剧本,但AI无法凭空生成这些从生活中挖掘的鲜活的细节。本片能摆脱网上众多“AI味”的视频破圈,源自七个新颖的细节:1.曹岱将歌谱写成类似摩斯密码;2.豆选,不到河北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抗战展览馆就看不到豆选情节;3.聂荣臻司令员下达的《树叶训令》,村口的树叶留给百姓采食;4.老乡用黑豆,换取主人公的一个节目;5.壁虎爬过墙上写的音符;6.孙中山头像银元的应用;7.结尾高潮,将战地摄影师沙飞拍摄抗战文艺战士的照片复活闪回,溯源这首抗战歌曲传唱的历史轨迹。


△电影首映式现场(左二为张佑晨)


二、影片如何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

剧本完成,我面临一个难题:怎么拍摄这个跨越40年的故事?兄弟的角色,从青年到老年的统一性,传统方式拍摄难以实现。这时,我想起龙新远——他曾在我参与编剧的电影《让这首歌作证》中任副导演,一直在用AI搞短片,能不能试试用AI拍这个本?


龙新远导演很快用AI生成一分钟的小样片。我看后感到惊艳,有谍战片的氛围,无需场景搭建,不受时空、气候制约,仅靠音乐、对话和音响就能拍片。负责总策划的王兴东老师和龙新远,在广州遇到长影集团副总经理刘威,请她看看样片。刘威没有五分钟就拍板,长影投资做第一出品方,让长影建厂80周年迈出“人工智能+”的第一步。


龙新远导演刚创建的超维科技公司投入技术攻关,利用长影的电影作品数据集,训练模型复原演员的脸部形象,应用其研发的“数字人微表情驱动技术”等4项AI技术消除了“AI味”,成为领先国内电影“人工智能+”的开刃之作,制作用时一个多月,成本低,效率高。


我和导演的每一次沟通,都写一篇短文给他,提供我深入生活对人物的见解、心路历程,确保算法不偏离情感轨道。AI技术正在科幻、玄幻、穿越的题材中展现强势。但是,若要生成那些现实主义更真切的情感和细节,必须由文学的力量支撑。


龙新远导演驾驭人工智能,捕捉剧本中的珍贵的“干细胞”,为AI的表现不断输血,成功复活了李亚林和刘世龙的形象。授权肖像的刘世龙之子刘晓阳看了影片后说:“没想到父亲的形象还能复活,为社会做贡献!”李亚林之女李姝非常感动:“看到父亲的形象出现在眼前,让我热泪盈眶!” 这一刻,我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强大力量,它延伸剧本创意。这部影片不仅能在手机上观看,还登上大银幕首映。当观众泪打衣襟,产生同频共鸣时,我感到欣慰:真正征服观众的是电影艺术和技术的真诚融合。“AI站在剧本之上,剧本站在生活之上!” 


快手可灵的工程师说:“好剧本是AI的燃料,AI就像一个强大的引擎,它能解放创意,完成创意,让主创更聚焦故事本身。”


导演龙新远自信地对我说:“只要有好故事,我们能完成11分钟的银幕放映,就能生成110分钟的长片电影!” 


创新从不是省力,而是让每次穿梭都淬火成金。将剧本投入到人工智能+的炼炉,做到了重构影片制作的极简路径,以数字技术激活红色叙事,技术革新为“演员天价片酬痛点”提供解方。


△张佑晨2016年在河北省平山县曹火星纪念馆留影




校友名片:



张佑晨,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新文艺群体二期校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北京电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第九届全国青创会代表,中文在线出版集团签约作家。


代表作品:电影《音符中的密码》、《孟加拉cidy》、《让这首歌作证》;电影剧本《迟到的承诺》、《八头小野猪》、《兄弟,别回头》、《藏在国歌里的名字》等。作品《孟加拉cidy》获中青在线、国家新闻总局百部中国梦微电影大赛最佳影片,《让这首歌作证》2023年国防军事电影盛典优秀影片,《本案与我无关》获第三届阳翰笙剧本奖最佳电影剧本奖。




撰 稿|张佑晨

编 辑|詹   望

编 发|周思邈      

分享到: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创作感悟|薛永嘉、张濛:《风的旅行》